首页

黑冰女王足踩在线

时间:2025-05-26 10:35:59 作者:特写:列车上流动的“文艺盛宴” 浏览量:70446

  中新网杭州9月20日电(曹丹)杭州西湖,北山街84号大院内,一片青砖小楼在浓荫下静静地伫立。新中国第一部宪法——“五四宪法”就在这里诞生。

9月19日,“五四宪法”历史资料陈列馆前。曹丹摄

  70年前的今天,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》。因其在1954年颁布,史称“五四宪法”。

  “为了起草这部宪法,毛泽东主席和起草小组在西湖边度过了77个不眠之夜。”19日,“五四宪法”历史资料陈列馆(下称“陈列馆”)党支部书记魏凌俊介绍,这部在最美丽的西子湖畔完成的宪法,因此有了一个浪漫的名称——“西湖稿”。

  踏着台阶拾级而上,仿佛步入了时光的隧道,不觉间来到了70年前。一段在中国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历史,在眼前徐徐展开。

  “这里就是‘西湖稿’起草期间,毛泽东主席的办公室。”魏凌俊站在复原陈列的主席办公室内,指着一张长长的方桌介绍,“桌上叠放着苏联、罗马尼亚、法国、印度等各国的宪法单行本,都是当年毛泽东主席广泛阅读和研究的,为的就是博采众长,制定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宪法”。

“西湖稿”起草期间,毛泽东的办公室。曹丹摄

  除了当年起草小组使用过的桌椅家具外,馆内还陈列着毛泽东批改宪法草案的手稿、北京杭州两地往来讨论修改宪法草案的书信、毛泽东在起草宪法草案期间留下的《看山》《莫干山》《五云山》等诗篇……

  70年前“五四宪法”的诞生历程,因这些文物与史料细节变得格外生动。

  “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在杭州起草,是杭州人民的幸运和骄傲。”魏凌俊自豪地说。

  据介绍,陈列馆自2016年12月4日正式建成开放以来,累计接待人数超240万人次,其中,青少年观众总人数超58.6万人次。

 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故事,为何深受青少年观众青睐?

  一方面,陈列馆内完整地展现了“五四宪法”从起草、讨论、通过到实施的“诞生”全过程,吸引观众走进来一探究竟。另一方面,陈列馆依托“宪法十进”活动,积极地走进企业、学校、社区和乡村,开展活动超600场次。

  “去年年底,我们创新开展‘国旗进校园’活动,把2014年首个国家宪法日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国旗带去了同学身边。”谈及去年12月,国旗入藏陈列馆时的场景,魏凌俊难掩激动之情。

  “国旗是国家的象征,也是宪法文本的重要内容。”魏凌俊表示,“同学们佩戴的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。我们带领他们轻轻抚摸国旗,希望通过指尖传递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,让宪法从文本走进生活。”

 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。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“五四宪法”起草过程中的繁忙工作与简朴生活,在历史中看见过往,有助于其自觉维护宪法权威、捍卫宪法尊严、保证宪法实施。

  每次活动结束时,陈列馆的工作人员都会询问大家:宪法像什么?

  孩子们的回答充满了想象力:宪法就像一把无形的巨伞,时刻保护着我们;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,它就像空气、水一样,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;宪法像一面高扬的旗帜,引领着国家前进的方向……(完)

【编辑:王超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莫斯科恐袭事件,美国事先知情?

近日,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访华,首站便是广州。来到千年商都,她如此评价:这座城市在中国经济史上有独特的地位,在外国对华投资目的地中名列前茅。

今年中国院线电影偷拍盗录源头较去年同期减少53%

10月23日,南京滨江规划建设展示中心。1:1000的“一江两岸”沙盘模型上,高楼与公园错落有致,长江自中段横贯而过,夹岸绿意绵延。当沙盘背后的大屏徐徐拉开,真实江景以更加明媚的色彩映入眼帘。

读懂中国——中欧青年“中国式现代化”调研行丨科幻照进现实!打一次“空中出租车”是种什么体验?

乌鲁木齐2月27日电 (叶·叶尔登比力克 木热迪力·玛纳斯)眼下正是接羔育幼关键时期,新疆精河县各乡镇场接羔育幼工作有序进行,冬羔长势喜人。

中新健康 |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加速“出海”

横琴边检站副站长曾向表示,随着各种利好便民政策陆续落地、通关的便利化水平越来越高,选择在横琴安居乐业的澳门居民也不断增加,驾驶澳门单牌车在琴澳两地通勤成为常态。

台风红色预警继续发布:浙江福建等地将有大到暴雨

在重申加强经贸合作的同时,美日领导人表示,双方将在人工智能、量子技术、半导体和生物技术等关键和新兴技术领域加强合作。双方欢迎美日高校建立新的人工智能研究合作伙伴关系,并计划在半导体领域建立联合技术议程,特别是在下一代半导体和先进封装领域加强合作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